潘‧慕諾茲‧里安Pam Munoz Ryan/著 林育如/譯 天下雜誌/出版
*感謝 親子天下/金石堂非讀Book 提供試讀機會*
【試讀心得】
有些書是你一見到書名,便打定主意突破一切困難也要閱讀它的。然而有多少故事是在讀畢之後不會後悔這段閱讀的時光,在闔上書本時,仍能為不久前的閱讀之旅深吸一口氣,感受內心微微的悸動?
《口琴使者》對我而言即是這樣的一本書。
託李讓先生的福,這五、六年來對於「口琴」這項樂器有著更多接觸的機會與更多瞭解,當身旁的朋友愈來愈多都是臺灣、甚至世界各地頂尖的口琴音樂家與愛好者時,縱使自己至今仍不會吹奏,但還是在自己的作品裡數度嘗試加入「口琴」的元素,只不過幾乎都只是配角而已,這件在普羅大眾眼中如同玩具飾品般、易學難精的年輕樂器,正如書裡所描述的──「馬丁,口琴只是玩具,算不上樂器。」(P.101)、「根本算不上是樂器啊。」(P.333)──直至今日這項和鋼琴、小提琴、長笛、吉他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樂器比起來,它的發展時間實在很短,曾經紅極一時,也曾經出現過數位頂尖天才型的音樂大師,但在二十一世紀它卻早早被歸類為Old School的一群了......令人感傷的是,絕大多數人們不會知道「口琴」的魅力與它驚人的潛力究竟是什麼模樣,即便是音樂圈的專業人士,往往第一次聽到我們家世界冠軍(是的,臺灣口琴音樂家在國際上是非常頂尖的,但連臺灣人自己都不知道)或是世界冠軍的樂團演奏時,真的只會瞪大眼睛說「原來口琴可以這樣子吹」、「原來口琴的聲音是這個樣子啊」,這項可憐的小樂器悲慘到連它的聲音會是什麼樣子都不被人知道了......
正如同《口琴使者》中三部發生在不同地方的故事主角一樣,他們與它們的身份認同都有著困難需要處理。
故事一開始,映入眼中的是2013年我曾經與樂團一起到訪過的小鎮、參觀過的工廠躍然於紙上,譜寫出上個世紀那動盪年代發生的故事,使得這一趟閱讀旅程更加奇妙而不可思議。記憶中的「口琴之都」特羅辛根是個綠意盎然、陽光普照、樸實而整潔的小村子,那裡總是安靜的僅聽見家家戶戶小花園中灑水器的聲音,一天只有數班火車通往附近黑森林外圍的其餘城鎮,當世界口琴節舉辦的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愛好者們掛著參加證名牌,在平緩的小村裡漫步,前往教堂聆聽比賽、到酒吧參加Jam Session或是到音樂中心聽音樂會,那段時間整個寧靜小鎮便能聽見陣陣口琴的聲音。腦海裡特勞辛根的記憶反讓我難以想像,在七、八十年前,這裡也曾因希特勒、因納粹黨而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口琴使者》裡那把神奇的口琴所串起的三篇主要故事,都是一九三零、四零年代左右,在紛擾戰火背景下,有著不同身份認同、族群認同困擾的孩子擔任主人翁。第一部裡德國的弗烈德雖不是猶太人,但臉上醜陋的胎記、疑似遺傳性的癲癇也是當時政府針對的原因,即便沒有納粹,一般人也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他,甚至無法讓他正常地上學,極佳的音樂天賦幾近遭到埋沒.....第二部在美國費城的麥克與法蘭奇兄弟,在相依為命的外婆過世後被送進唯一有鋼琴的孤兒院「主教之家」,也因貧窮、沒有家庭而被常人歧視,加入費城口琴樂團成了麥克的寄託......第三部的艾薇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卻因為有著墨西哥裔的血統,只能前往專收非美裔孩子學習的林肯附校,上著和她程度不符的課,而日裔鄰居一家人的境遇也深深震撼了艾薇的心......弗烈德、麥克與艾薇,都在因緣際會之下獲得了神奇的口琴,那把源於黑森林童話繪本的琴,偽裝成霍納牌出品的馬利樂團十孔口琴,影響了三名擁有極高音樂天賦的孩子,在戰火紛擾年代的一生。
作者里安女士的文字親和溫暖卻又殘酷,普通的日常家庭對話能輕易帶出當時大環境變化對每個人人生的影響,閱讀第一部時我感覺到的是深深的苦澀,第二部的麥克則強烈地令人感傷落淚,第三部的艾薇與山本一家在緊張害怕之餘,卻來了意外的轉折。三部看似毫不相干、各自發展的故事,卻是環環相扣,訴說著大時代中小人物的平凡與不凡,當世界混亂動盪之時,這些孩子的一舉一動與他們的音樂,反而能照亮每一個人的心。這樣的故事背景與被迫作出各種改變與選擇的主人翁,所刻劃出的揪心故事怎麼會是青少年讀物呢?也許身為能掌控這個世界運行的成年人,才更應該細細閱讀《口琴使者》,正如我的部落格右上角所說的──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人類的靈魂。
《口琴使者》無論是劇情、故事背景、人物角色的成長,每一點都值得細細閱讀、再三品味並且思索,它像是個篇幅較長的現代寓言,也是個完美結合音樂與文學和些許歷史的精彩小說,我相信這本作品能帶給閱讀過的孩子、青少年學童在成長之路上豁然開朗的感覺,更值得成年人閱讀並且反思。在這個同樣動盪而不安的二十一世紀,我們需要一些故事喚醒對於過去歷史的記憶,《口琴使者》能夠治癒人心,也是敲醒危機的警鐘,值得收藏的經典。
【文案】
一把神秘的口琴,串起三段動人心弦的故事,
在戰火蔓延的年代中,吹奏出永恆不滅的愛與希望。
【作者介紹】
潘‧慕諾茲‧里安Pam Munoz Ryan
(待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