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skykissx (炎楓)                                         看板  skykissx
 標題  麥田花觀後感--離經叛道的制度性支持
 時間  Sat May 15 09:35:00 2010


  我可以永遠也搆不到星星的高度,但我不可以假裝忘記了星星的高度

蔡康永 寶寶日記

 

         首映party上,有一個活動是站在一群綁好紙船的氣球下許願,像是求籤一般,許好某個問題後,跳起來把那個氣球拿下來。看到別人或自己去搆汽球的時候,事後回想起來,那好像是自己與夢想之間距離的隱喻,仰望著,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些甚麼,或是能做到什麼程度我問了個問題,「求籤」的結果告訴我說:「you are too close to see」,太近了以致於看不清楚,也許這就是人需要戲劇的原因吧,藉由角色與自己拉開一個距離,但卻藉由投射角色(或者說反被角色映照)去看清自己看不到的部分。然而,人和夢想的距離只靠燃燒個人的熱血意志就能夠被填補的嗎?


  在陳文玲所寫的<青年愛創作>一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我才明白,他的離經叛道是有期限的」。而如果我們要讓這樣的「離經叛道」能所延續的話,我們需要的是制度性的支持,集體的努力。這就是我無法太輕易單被訴諸個人心靈雞湯感動的原因,一百個人可能有一兩個可以在既有的限制裡賭一把,破繭而出,但其他人呢?那些被埋葬的人呢?或是那些本來有熱情但因為環境險惡,最後經不起耗損的人呢?過於強調,「個人只要有心,堅持下去」其實會忽視了學校乃至於政府需要用心的部分,我們其實就在賭,喔,不,和那些人比起來我們不算賭,我們是在等,有哪一些不要命的瘋子願意燒灼自己的夢來照亮我們。但在集體層次的部分,我們該不該增加這些人賭的籌碼,或是降低賭的風險?這也許就是公部門可以介入的部分。


       去年因為要做一份報告,我訪問了痞子英雄的製作人于小惠,問她說有什麼對未來的願景,她說她希望吃這行飯的工作人員能夠待遇好一點,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投入;近幾年因為城市行銷的關係,公部門漸漸動起來替電影人打通關節,誠如李烈所說,過去要拍個片要躲警察,還要被民眾白眼真的很沒有尊嚴,而公部門給的不只是資源,還是一種尊重,認為你們在做的事是很重要的。前年,李國修是政大當時的駐校藝術家,他也很感慨,社會大眾仍然不覺得戲劇是一種專業。但後來在駐校藝術家閉幕時,國修老師落淚的時候,我就想到戴立忍在金馬獎流的淚水,還有某一次辦完活動很多人很累但卻好值得的眼淚。我們能否做些甚麼?


      這個學期初耳聞今年的駐校藝術家擴大成駐校藝術節,請來了不只一位藝術家駐校,然後也為這個音樂劇量身打造一連串的活動,從台灣流行音樂論壇,音樂劇工作坊、到展覽....我在四維堂門口前拿到青年愛創作的節目冊時,是相當感動的,因為這真的是傾全力,而且整合政大上上下下的資源,從政大創新研發中心、創意實驗室、通識教育中心、傳院劇場、政大國際交流協會、文山區公所、表演36房藝文中心....,然後這也充分展現所以人文社會為主,商學院與傳院為重點的優勢。當我們提及文化產業時,有一部分是到底文化的東西要如何成為一個產業鏈,如何從生產到後端的行銷、公關的部分。我覺得就戲劇專業的部分,政大可能比不上其他的藝術大學,但是在思考business model 還有公關與行銷的這點上是有科管所、廣告系的政大既有的優勢,再加上每年都辦的金旋獎,這些都是政大既有的文化資產了。因此,我們可以不用追求虛妄的頂尖大學,或者保守地說在一味盲目的追求國際化與頂尖化的聲浪中,我們可不可以停下來想一下我們到底要去哪裡?「要去的地方還會一樣嗎?」,一個在既有SCI框架的評鑑制度下,人文社會為主學校的另類出路。也許我不會和我的小孩說我年輕的時候念的學校他的論文有多少篇,世界排名是第幾?對我來說那可能不會是珍貴的回憶,但我會很驕傲地說我看過某齣戲,辦過某些活動演了甚麼角色遇到了某些人,那些點點滴滴,瑣碎卻珍貴的「我們一起」。因為在那過程中我才感受到自己,我才稍微懂生命的美好。我想這就是部分的「大人」與父母無法了解為什麼受了傷還要去打系籃、不做「正事」也要忙活動的人到底真正在想的是甚麼。那是一種意義感,還有一種歸屬感。

 

  離經叛道的保存期限究竟有多長,我沒有答案。這就和我每次都要和別人和自己解釋社會系到底能做甚麼一樣。但駐校藝術節的出現,讓我窺見了可以期待的遠方。我和軟貓都有點惋惜自己生不逢時,過去可能沒有那麼好的機會和資源(好比說有冰箱和廚房的創意實驗中心,博雅書房....),但也很開心自己躬逢其盛,在這個歷史交會點上,累積了一些東西,可以說些甚麼、做些什麼,期待些甚麼。


下一篇開始談戲

--

補充幾點:制度性的支持除了經費還有重視的態度外,我覺得有一點是可以做並且可行的,每一年的徵才月,其實可以納入非營利組織、或是藝文團體而不只是我們對於既有企業的想像。好比說我是個社會系的學生,我學的和商業並不是直接相關的,但我卻不知道我還可以有第三部門的選擇;或反之,一個學商的學生也許他會想去為非營利組織或藝文團體宣傳、企劃、處理行政庶務,而學校服務學習課程的設立還有校外非典型企業人力的缺乏,剛好可以透過這樣制度性的設計彌合起來。當然還有就是在駐校藝術家身邊的實習機會,好比一群人選課和力州導演拍紀錄片,這也是可以持續下去的事。

另一個補充就是如果就產業論產業,我在想我願意花多少錢看這齣戲,乃至於願意購買週邊商品。其實剛看的時候還不是很確定到底是否自己會願意花錢來看,但看完下半場後就覺得這部戲比我看我的一些舞台劇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一個部分是製造明星的能力,有無可能從中培養出一群新星呢?或是傳承的制度之類的。就像我在想韓國製造偶像的力量是很強的,有沒有可能這樣的劇繼續下去可以出一個明日之星?演員相當有潛力阿,是值得期待與磨練的。

 

 

 


轉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skykissx/

    ptt2.cc  看板  skykiss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Zen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